共话植物新品种保护
分享公益诉讼 “检察方案”
中原农谷知识产权论坛
6月7日,由河南师范大学主办,河南师范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河南中原农谷管理委员会以及中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中心共同承办的第二届中原农谷知识产权保护高端论坛在新乡市平原示范区开幕,论坛聚焦 “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理论与实践” 主题,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和行业代表齐聚一堂,研讨中原农谷建设中的植物新品种保护问题,为河南打造种业科技创新高地建言献策。
论坛开幕式上,河南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秦法跃指出,论坛聚焦植物新品种保护契合种业安全要求,对推进中原农谷建设意义重大;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种业管理处处长王萌透露,河南植物新品种权超万项,但 “维权成本高、侵权取证难” 仍是行业痛点,呼吁构建 “育种—保护—转化—推广” 全链条服务;中原农谷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杨海峰通报,自首届论坛以来,中原农谷累计培育植物新品种178个,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额近千万元,但丹东“丹玉405号”玉米侵权案等典型案件反映出保护意识与协同机制短板。主旨发言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教授李菊丹提出 “大数据驱动新品种保护” 理念,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四级高级法官梁晓征剖析品种权纠纷技术鉴定难点,新乡市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马南桦以 “充分发挥检察职能 凝聚协同治理合力” 为题,强调以高质效检察履职护航知识产权。
获嘉县人民检察院作为服务“中原农谷”西区的基层检察院,肩负着保护辖区内30万亩高标准农田种业安全的重任。
在分论坛环节,围绕这一职责使命,第二检察部负责人崔会艳以《公益诉讼护航 “中原农谷”: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检察探索》为主题作出发言。发言指出,侵害植物新品种权行为有些具有公共利益属性,检察机关应探索提起公益诉讼能督促职能部门履职、弥补私权救济局限。获嘉县检察院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优势,将监督触角延伸至植物新品种保护前端和全链条,通过深化外部协作、畅通内部移送、主动走访调研聚焦主责主业、能动拓展案源线索;以“督促之诉”“协同之诉”精准把握定位,针对行政监管问题发出诉前检察建议、稳妥推进诉前程序;强化系统思维,推动监管机制完善、深化法治宣传教育、助力优化创新环境,推动综合治理。与此同时,植物新品种保护领域公益诉讼还面临专业壁垒高、“外脑” 依赖性强、侵权认定难、损害赔偿与公益修复评估难、跨区域协作需求强等挑战。检察机关需通过提升专业能力、深化科技应用、完善协作机制、探索规则引领等方式为植物新品种保护注入新动能。
从论坛研讨到实地调研,从经验分享到未来规划,获嘉县人民检察院将始终以“护航种业安全”为己任,立足“中原农谷”西区服务保障职责,以公益诉讼为核心抓手,用科技破解专业壁垒,以协作凝聚保护合力,靠规则提升司法质效,为植物新品种保护构筑更严密的法治屏障,让“中国种”在法治沃土上结出更多创新硕果,为端牢“中国饭碗”贡献坚实检察力量!
版权所有:获嘉县人民检察院版权所有
获嘉县人民检察院地址:获嘉县人民检察院 备案号:京ICP备10217144号-1
主办单位:获嘉县人民检察院 技术支持:正义网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