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嘉县人民检察院
汲取奋进力量
筑牢检察初心
为进一步提升新入职公务员的政治素养与业务能力,夯实检察事业发展人才根基,近日,我院组织新进人员到新乡市人民检察院参观学习。此次学习聚焦“实战化、精准化、系统化”,通过实地观摩、经验传承等方式,为新入职人员量身打造“充电赋能”平台,助力其快速转变角色、融入岗位。
学有所获启新程,蓄力扬帆再出发。本次参观学习为新进人员搭建了快速成长的“阶梯”,大家纷纷表示,将把学习所得转化为履职动力,以“归零”心态持续精进业务,以“赶考”姿态担当检察使命,在守护公平正义、服务社会大局的实践中,书写属于新时代检察新人的奋斗篇章,为检察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
韩晨晨:
作为新入职的检察官助理,近日参观新乡市人民检察院未检工作,让我对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有了更立体的认知,也更加明确了自身职责定位。在前辈的引领下参观学习“小荷”未检工作,我深刻体会到:未成年人保护从来不是孤立的司法环节,而是融合法律惩戒、心理疏导、社会帮扶的系统工程。“小荷”的实践让我明白,综合治理的核心在于打破部门屏障,用“检察+”的合力织密保护网。这不仅让业务能力得到提升,也让我对检察工作有了新的认识:未成年人案件办理,既要守住法律底线,更要延伸司法温度;既需精准适用法律,更要联动社会力量斩断侵害链条。未来,我将以“小荷”精神为指引,在个案办理中传递司法善意,在制度衔接中强化协同效能,让法治阳光照亮每一个未成年人的成长之路。这条路才刚刚开始,但我已满怀期待。
王立亚:
参观世光工作室,我深刻体悟到英模精神与检察履职的深度融合。工作室以“五心”机制为支点,将张世光同志“求极致”的办案理念转化为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的实践范式,彰显了新时代检察权运行的能动属性。从29年信访积案的破解,到“检护民生”典型案例中技术性证据审查的精准运用,其核心在于以“初心引领”锚定司法为民坐标,用“匠心办案”践行高质效司法要求。“五个公开”机制构建起程序正义与实体公正的双重保障,既守住法律底线,又延伸司法温度,为行政检察领域落实“枫桥经验”提供了可复制的监督样本,诠释了新时代检察官“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政治担当与法治自觉。
张万旭:
本次到新乡市人民检察院参观学习,让我深切体会到数字技术对检察工作的重要性。从大数据筛查线索到智能分析案情,数字化让法律监督更精准高效。尤其“数据跑路”替代“人工跑腿”令人印象深刻:跨部门数据共享后,以往需数日核查的信息,如今几秒即可呈现关联结果,既减少人为疏漏,又拓展监督范围。这不仅是技术革新,更彰显检察工作与时俱进的担当。今后,我将深耕学习,推动检察工作与数字工具融合,主动参与数字化办案实践,不忘初心持续进步,在数字检察浪潮中找准方向。
边碧玲:
怀着崇敬之心到新乡市人民检察院参观学习,推开院史室与荣誉室的门,瞬间被一种厚重的历史感包裹,仿佛指尖真的触碰到了检察事业强劲跳动的脉搏。展柜里,老物件静静散发着岁月的温度:50年代的审讯记录笔,笔杆包浆温润,笔尖的磨损藏着前辈们在昏黄灯下伏案疾书的身影;80年代的个人奖状,边角已微微泛黄,烫金的字迹却仍闪耀着当年刚正不阿的光芒;新世纪的全国模范检察院奖牌,在灯光下熠熠生辉,见证着集体奋进的足迹。它们串联起从筚路蓝缕的初创到砥砺前行的发展历程。此行让我明白,办公体系与技术手段在革新,但对公平正义的执着从未改变。作为后来者,唯有将这份初心融入每一项工作,才能让检察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检察长寄语
针对新进的青年干警,我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牛卫军代表党组对其成长成才提出了具体要求。
一
立心以正,铸就忠诚之魂
心正则行端,志坚则业成。检察人的“心”,首先是忠诚之心。要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把对党忠诚融入血脉、铸入灵魂。其次是公正之心。公正是司法的灵魂,是检察官的立身之本。要常怀“如我在诉”的共情,既要铁面无私,也要心存悲悯,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最后是清廉之心。清廉是检察人的底色,要时刻以“白袍点墨,终不可湔”自警,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
二
立行以实,锤炼担当之能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检察 工作既是法律技艺的磨砺,也是实践智慧的沉淀。一要勤学善思,克服“本领恐慌”。法律是静态的文本,而案件是动态的实践。要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群众学,在办案中增长才干,在历练中积累经验。二要严谨细致,杜绝“差不多”心态。检察工作关乎人身自由、财产权利甚至生命尊严,一字之差可能谬以千里,一毫之误或许贻害无穷。三要敢于亮剑,摒弃“鸵鸟心态”。面对复杂案件和舆论压力,既不能畏首畏尾,也不能鲁莽冒进,要以“求极致”的精神办好每一起案件。
三
立业以远,永葆为民之情
检察事业不是冰冷的案卷堆砌,而是有温度的价值追求。一要胸怀“国之大者”,跳出个案看全局。无论是服务营商环境,还是守护未成年人成长,都要以“小案精办”助推“大治理”。二要心系“民之盼者”,用脚步丈量民情。群众信访的“小诉求”,可能是关乎其家庭的“大民生”。要多一些“板凳上的倾听”,少一些“程序化的敷衍”。三要勇做“时代行者”,以创新破解难题。在数字检察、公益诉讼等新领域,既要传承“工匠精神”,也要激发“破冰勇气”,让检察工作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
版权所有:获嘉县人民检察院版权所有
获嘉县人民检察院地址:获嘉县人民检察院 备案号:京ICP备10217144号-1
主办单位:获嘉县人民检察院 技术支持:正义网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