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讲述了殷商大军兵临城下,西岐保卫战一触即发,关于“封神榜”的争夺仍在继续的精彩故事。2025年大年初一春节档上映。
获嘉县作为武王伐纣的发生地、封神演义的创作地,有大量的记载。获嘉同盟山及山上古迹与武王勒兵修武处(今获嘉齐州故城遗址)、获嘉七十二冢等形成的同盟山文化圈,孕育出内涵丰富的中国同盟(封神)文化。同盟山是商周牧野之战现存于地表的唯一物证,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位于获嘉县城,是当年周武王率师伐纣、举行战前誓师的盟台,史料记载为诸侯之兵“捧土”为之,周武王与八百诸侯在此盟誓,即《尚书·牧誓》所载的牧誓之所。武王庙建在同盟山遗址之上,是全国唯一的以祭祀周武王而命名的庙宇,系周朝末期建,元末毁于兵火,明初重建。因历代贤王皆推周武王为楷模,这里香火鼎盛,后经历代修葺,颇具规模。“诸侯井”“诸侯演武场”“周武王饮马池”“姜太公校阅台”“封神堂”“牧誓园”等古迹遗存与该山相依相连,形成了追溯牧野战景、探寻封神壮举的千古奇观。同盟山与武王庙分别被称为 “王侯第一坛”“西周第一庙”。
2024年,中国民协中国起源地文化研究中心以“探寻中华起源,增强文化自信”为宗旨,组织专家、学者到获嘉县进行《中国同盟(封神)文化重要起源地课题研究》,通过实地调研、现场论证,2024年9月份,获嘉县被正式认定为中国同盟(封神)文化起源地,成为新乡市首个“中华源字号”品牌,也是全国唯一获得“中国同盟(封神)文化重要起源地”的城市。县域内有关封神的传说故事丰富多彩,与历史文献、考古发现等共同构成了“同盟”文化完整的文化传承链条。中国同盟(封神)文化重要起源地研究课题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同盟文化的核心是同心、同德、同向、同力的同盟精神。封神文化是核心是与民同心敬德感恩的精神。周的治国理念是同盟,封神是一种安民的手段。因此,同盟文化与当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互吻合、相辅相成,对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