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检察快讯     院情概况     机构设置     检务公开     科技强检     队伍建设     预防犯罪     专项活动     检察文苑
网上咨询平台
12309中国检察网
案件信息查询系统
代表委员联络平台
院领导介绍
中国检察听证网
当前位置:首页>>检察文苑
文苑 | 李商隐与获嘉检察
时间:2025-02-17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李商隐与获嘉检察没有联系。


李商隐与获嘉有联系。


李商隐,这位晚唐时期影响力最大的诗人究竟和获嘉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北方小城有何联系?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是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李商隐的诗歌不仅在艺术上有着极高的成就,而且在情感表达和社会批判上也展现了深刻的洞察力,使他成为晚唐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之一。

李商隐画像 作者:陈延鹏

公元813年前后,父亲李嗣赴任获嘉县令,李商隐便出生在这座黄河滋养的古老县城。中原大地的风裹挟着麦浪的气息,穿过衙署的窗棂,吹到李商隐稚嫩的脸颊上,护佑他健康成长。父亲李嗣告诉李商隐,获嘉地处中原腹地,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时期属卫国,战国归魏国,秦置修武县,汉时更名获嘉。这片土地沉淀着周代诸侯会盟的烽烟、春秋战国的刀光,也浸润着《诗经》里“卫风”的婉转情致。这里百姓勤劳善良,民风淳朴,景色秀美,既有黄河冲积平原的丰饶,又兼太行余脉的峻秀。这种地理风貌的多样性,为李商隐的诗歌注入了自然意象的丰富层次。


想来幼年的李商隐,足迹走过获嘉的大街小巷,欣赏过获嘉八景太行滴翠、黄河舞浪、同盟夕照、乱冢晴烟、西寺晓钟、三桥夜雨、龙潭印月、妆台春望),这些景色是否在李商隐诗中留下过痕迹?翻开《玉溪生诗集》,却未“获嘉”二字,但诗人描写那些湿润的意象群落却与中原水土有着微妙的呼应。李商隐的父亲李嗣作为获嘉县令,虽官职不高,却以儒家士大夫的品格为儿子树立了典范。李商隐在《祭裴氏姊文》中回忆幼年“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的孤苦,反衬出父亲在世时家风的严谨与温暖。李嗣的宦游经历(后转任浙东、浙西观察使幕僚),使李商隐自幼接触公文写作与政治实务,为其日后骈文造诣打下基础。获嘉县衙的庭院中,或许曾留下父子共读《诗经》的身影,而“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比兴传统,在李商隐笔下运用自如。

想来春日里的李商隐,他写下“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无题》),让人想起黄河沿岸暮春时节的雷雨;秋夜中,他写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端居》),又似义山儿时在衙署庭院里目睹草木摇落的剪影。最耐人寻味的是《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学者多考证此诗作于川东,但诗中“夜雨涨池”的意境,未尝不可视为对中原雨季的遥远追忆——获嘉所在的豫北平原,每逢夏秋之交亦有暴雨骤至、沟渠漫溢的景象,这种童年目睹的自然之力,或许在多年后与巴山夜雨产生了跨越时空的共鸣。

想来人间烟火的李商隐,肯定品尝过获嘉诱人饸饹面,这种“粗粮细作”的智慧,恰似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质:题材多取自日常情思,却通过典故层叠、意象重组,炼就“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的玲珑之境。他在《柳枝五首》中以“锦鳞与绣羽,水陆有伤残”喻爱情的遗憾,犹如饸饹面中荞麦的微苦,初尝平淡,回味悠长。今日行走在获嘉县衙遗址,早已寻不见玉溪生研墨的窗棂,唯有卫河支流的潺湲水声,仍如《夜雨寄北》的韵脚般平平仄仄地流淌。当我们重读“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忽然惊觉这联被无数人诠释的千古绝唱,或许正是诗人对获嘉童年最隐秘的告白——那被月光浸透的珍珠,不正是卫河沙洲中孕育的蚌泪?那蓝田升腾的玉烟,何尝不是同盟山祭祀的香火在记忆中的升华?

想来晚唐网红的李商隐,肯定有海量的粉丝吧,信手拈来的每一句诗,那个不是千古绝唱?“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首句直接点明主题,随后借景抒情,烘托出离别的哀愁。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为喻,形象地表达了爱情的至死不渝和无私奉献,成为不朽木诗篇,也寓意为国奉献一生。“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昨夜星光灿烂,习习凉风吹来,十分惬意,将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身上虽没有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但你我内心却像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这应该是与爱情有关的第六感吧,这也是他能被人称为“情歌王子”的由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诗人从大自然兴衰交替的现象中,感悟到应该珍惜光阴,热爱自然。同时又通过对特定环境和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美好难留的感慨。

关于河南,文化根脉,华夏起源,有说不尽的诗篇而这只是岁月长河中的星星点点历史画卷中的一抹斑斓。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这是有文化,有历史,有人物,有传承,作为检察人,是不能置于身外的。



文化育检即在其中也。“文化育检”主要指的是检察机关通过文化和法律的手段来培养和提升检察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这一理念强调文化在检察工作中的重要性,认为文化是塑造检察官人格信念和行为准则的关键。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围绕检察职能开展法治宣传。坚定文化自信,争创文化育检品牌,通过文化活动提升检察干警的思想境界和文化底蕴。


顺“天时”,与时代契合。

借“地利”,与传承结合。

聚“人和”,与思想融合。


2025年2月的省两会上,河南人民检察院检察工作报告指出法治助力河南文旅“上大分”、“火出圈”,在乡村振兴道路上,检察干警也不能当旁观者,要成为参与者。党委政府提出“我的家乡我建设”,检察院及时跟进“我的单位我发展”。


在文化育检建设中,获嘉检察成为乡村文旅的宣传者,穿越千年,与李商隐有了千年之约。

想问诗人借那一首诗篇,缝件披风为你御寒,用肺腑去触摸你的灵魂,我能抵抗冬日里的严寒。


想问诗人借那一首诗篇,深埋生命血脉相连,用乡情去润泽你的肌肤,我就在春风里奋勇向前。


想问诗人借那一首诗篇,闻香跋涉着无限远,用土壤种下高标准农田,我在中原农谷拿起夏镰。


想问诗人借那一首诗篇,万顷月光舞动梦幻,共枕夕阳里穿越一千年,我在秋月里把盏话团圆。


2025年获嘉县百姓春晚,获嘉县人民检察院表演的《李商隐的获嘉》优美的舞蹈、精美的编排,令人身心接受艺术熏陶的同时,也不禁让人深思:仰望夜空,满天璀璨的星辰曾目睹这位英才少年的成长;俯瞰大地,获嘉肥沃的土地上曾留下这位天才诗人蹒跚学步的足迹。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百姓春晚上获嘉检察干警舞动的是诗篇,传唱的是文化育检,践行的是综合履职,树立的是检察自信。三千年中原文明给予李商隐的,不是具体的典故词藻,而是一种将地理印记转化为诗学基因的神秘能力。获嘉的麦浪化作了他诗中的意象沃野,牧野的星火点亮了隐喻的迷宫,卫河的歌谣编织成音律的经纬。在这个意义上,《锦瑟》五十弦奏响的,不仅是个人命运的悲怆,更是一个地域文化通过诗人实现的永恒在场。当我们在诗句间触摸到黄河泥沙的粗砺、中原晚风的温凉时,便完成了一场跨越千年的风土对话。

于是说:李商隐与获嘉检察有联系。



版权所有:获嘉县人民检察院版权所有

获嘉县人民检察院地址:获嘉县人民检察院      备案号:京ICP备10217144号-1

主办单位:获嘉县人民检察院    技术支持:正义网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