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检察快讯     院情概况     机构设置     检务公开     科技强检     队伍建设     预防犯罪     专项活动     检察文苑
网上咨询平台
12309中国检察网
案件信息查询系统
代表委员联络平台
院领导介绍
中国检察听证网
当前位置:首页>>检察文苑
文苑 | 从“子养电”谈闭环思维
时间:2025-03-24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从“子养电”

谈闭环思维



在解放战争的历史长河中,1948年1月22日发出的 “子养电” 犹如一颗投入湖面的巨石,激起层层涟漪,直接改变了中国革命的面貌,将全国的解放大大提前,成为一段被后世反复研读、极具启示意义的经典篇章,这和粟裕大将战略智慧有密切的关系。





什么是“子养电” ?

时代背景

——————————

解放战争时期,国共双方的军事博弈进入白热化阶段,中原战场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棋眼。中央军委基于全国战局的宏观布局,期望粟裕率领华野一部南渡长江,深入国民党统治的腹地,以达到调动敌军、分散其兵力部署、开辟新战略根据地的目的,为最终实现 “五年内解放全中国” 的宏伟蓝图奠定基础。这一战略构想,是从全国一盘棋的高度出发,统筹考虑各战区之间的协同配合、敌军力量的牵制与消耗,以及革命根据地的拓展延伸,蕴含着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当时,毛主席基于战略考量,经过军委的研究,电令粟裕率部南渡长江,开辟新的战略根据地,以实现 “五年内解放全中国” 的宏愿。


——————————

“子养电”的由来

战争年代情报信息的传达主要通过电报的方式,按照军电以地支代月、天支代日的惯例,1月为子,22日为养,合称子养电。“子养” 便是1948年1月22日的代称,粟裕经过长时间的深入观察、缜密思考,于该日电报中央军委,提出了与中央不同的见解,他主张依托根据地,集中兵力在中原打大歼灭战,认为如此方能更高效地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全国胜利奠定坚实基础。


“子养电”前后的联系

——————————

在之前的1947年12月10日,粟裕起草了一份名为《对今后作战建军之意见》草稿,正式提出中原会战的思路,和中央的军事方针计划有所不同,且经过实战所检验。1948年1月27日,毛泽东给粟裕回了一封电报。这封电报命令粟裕部仍须过江,讨论内容不是是否渡江的问题,而是在渡江方案中三择一,没有商量余地。军令如山,粟裕似乎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且随后陈毅到前指,共同执行中央军委命令,陈毅到一线后,发现各纵队司令员赞同粟裕的观点,与军委计划相左,陈毅决定暂时支持粟裕的想法,让他向中央直抒胸臆。陈毅和粟裕于4月30日赶到西柏坡,向中央陈述自己的主张。最后,毛泽东同意了粟裕的意见,派遣朱德前往前线,动员华野战士全军用命,完成粟裕的战略构想。40天后,解放军发动了淮海战役,在66天激战中,我军共歼灭敌军55万人多人,击毙敌人兵团司令黄百韬、邱清泉,俘虏了杜聿明以及黄维等重要将领。解放进程大大提前。


——————————

蕴含着重大意义

这份承载着特殊时代印记的电报,蕴含着足以扭转乾坤的战略智慧。时任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的粟裕,以 “斗胆直陈” 的果敢,向党中央毛主席呈递了这封对全军作战和建军具有深远构想的电报。然而,这封电报背后,蕴含着粟裕对战场局势鞭辟入里的洞察、对党和革命事业的赤诚忠心,以及敢于担当、直言不讳的非凡勇气。“子养电” 所承载的,不仅仅是军事战略层面的分歧与探讨,更是上下级之间如何进行有效沟通、凝聚共识、闭环思维的生动范例。即使放到现在,仍有极具价值的历史镜鉴。


“子养电” 的沟通意境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粟裕身处中原战场一线,每日与敌军短兵相接,对战场局势有着微观且深入的洞察。他目睹国民党军在中原地区虽呈防御态势,但主力尚存,战斗力不容小觑。而且中原地势平坦开阔,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兵团的快速机动与展开,加上我军在此地已建立起一定规模的根据地,群众基础扎实,能够为部队提供物资补给、情报支持与兵员补充。倘若集中兵力于此,依托根据地的优势,稳扎稳打,有机会给予敌军致命一击,大量歼灭其有生力量,从而彻底扭转中原战局,为后续的全面胜利创造有利条件。这种战略分歧,归根结底源于上下级所处位置不同,导致观察视角与信息掌握程度的差异。中央军委统筹全局,需要兼顾各个战区的动态平衡,协调各方资源,从宏观层面规划战略走向;而粟裕作为一线指挥员,对战场的地形地貌、敌军兵力配置、部队士气与作战能力等细节了如指掌,更关注局部战役的胜负成败与实际可行性。


执行原则和实践结合。在政府工作中,类似情境屡见不鲜。上级部门制定政策时,往往着眼于区域乃至全国的整体发展,力求平衡各方利益,实现宏观调控目标;下级单位则在政策落地过程中,直面基层的现实难题、群众的迫切需求,深知具体实施环节的复杂性与特殊性。例如在推行乡村振兴战略时,省级政府规划产业布局、资金投向,侧重于全省农村经济的协同提升、生态环境的整体改善;而乡镇干部身处乡村一线,更清楚本地的产业基础、村民的技能专长、农产品的市场销路,对于哪些产业项目能够真正扎根乡土、带动农民增收有着更精准的判断。这种因层级差异引发的认知落差,是上下级沟通中战略分歧的根源所在,若处理不当,极易导致政策推行受阻、工作效率低下。


上情下达与下情上报。类比当下政府工作,下级部门向上级反映问题、提出建议时,也常遭遇类似困境。上级出于对整体局势的把控、政策连贯性的考量,对既定方案往往有较高的执行期望。下级若发现问题、持有异议,直言反对可能触动上级权威,破坏团队和谐氛围;而过往建议被否的经历,也会让下级心生顾虑,害怕重蹈覆辙,逐渐选择沉默不语。此外,职责分工的明确界定,有时也会成为沟通的无形枷锁,令下级在面对跨部门、全局性问题时,即便有真知灼见,也因担心越界而踌躇不前,不敢畅所欲言,致使一些潜在的优化方案、创新思路被埋没,阻碍工作的高效推进与创新发展。



闭环思维与沟通关键要素



什么是闭环思维?闭环思维是一种高效的工作方式,强调在执行任务或项目时,不仅要关注过程的实施,更要注重结果的反馈和总结,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链条。这种思维方式的核心在于“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旨在帮助管理者更好地掌控工作进度质量,促进团队的协作和沟通,提升整体工作效率。闭环思维,简而言之,就是完成一项工作或参与一项任务后,无论执行效果如何,都要及时、认真地将结果反馈给发起人或其他相关人员。这种思维方式强调信息的完整性和连续性,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能得到闭环处理。


闭环思维的步骤。闭环思维的建立需要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实践和总结。PDCA模型(Plan-Do-Check-Act)是闭环思维的重要工具之一。具体步骤包括:(1)Plan(计划)。明确目标、确定方针和活动规划,为后续的执行和检查提供明确的方向。(2)Do(执行)。根据已知的信息,设计具体的方法、方案和布局,并按照设计和布局进行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3)Check(检查)。在执行完毕后,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并找出问题。(4)Action(改进)。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并实施,同时,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以便在未来的工作中借鉴和应用。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闭环思维是一种全面而系统的工作方法,它不仅关注任务的完成,更重视结果的反馈和持续改进,从而帮助个人和团队实现持续的成长和发展。


闭环思维的层次。闭环思维并非一成不变,其层次和深度因人而异。低层次的闭环思考往往表现为简单的线性思维,而高层次的闭环思考则更加注重问题的复杂性和多元性。高层次的闭环思考者会设定“螺旋性上升”的高目标,并在不断兑现承诺的过程中,通过反馈与调整,逐步提升自己和团队的能力水平。


“子养电”与闭环思维。粟裕在 “子养电” 中,开篇便详述战场形势,如提及“最近粟、陈、唐、张及刘、邓、陈、谢等部在中原地区作战,歼敌数量虽有增加,但距解决中原问题之所需相差甚远”,通过多场战斗实际战果、兵力损耗、物资补给等精准数据,剖析出敌我力量对比动态变化,洞察敌人战略意图,梳理我方应对优势与短板。此为方案的“改进”,为上级提供准确、有价值的信息,帮助决策完善添砖加瓦,推动既定目标实现。华野经过连番苦战,在豫皖苏边区建立起相对稳固的根据地,部队得以休整补充,具备一定战略调整余力。这一关键窗口期,成为粟裕向上进言的绝佳契机。这表明下级要善于捕捉组织运行节奏,找准时机,主动与上级沟通,此为新的“计划”。完成业务指标、攻克难题、优化流程,且状态良好、有余力拓展时,要梳理创新举措、成效,结合态势提前瞻性建议,及时汇报给上级助力后续工作。把控计划推行节点。此为“执行”。政策落地实施中,下级要全程关注关键节点,从推行起收集各方反馈,包括受众接受度、需求及执行困难。待反馈汇聚、施行情况明晰,如出现成效亮点、阻碍环节,立即整合资料如实汇报,并提针对性优化方案,保障政策精准落地。此为“检查”。周而复始,方案更为严密细致。



结合工作与工作结合



靠谱的人和靠谱的事。闭环指的是在完成一项工作或参与一项事务时,不管执行结果如何,都能及时、认真地给到发起人关于这个事项的反馈。做到有始有终,有头有尾。到了约定的时间节点时,做到有沟通;在任务进行到一定阶段时,做到有反馈。而不是只顾埋头干自己的活儿,满眼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靠谱的人,不需要相互猜测:工作做得怎么样了?工作进度到哪里了呢?执行过程中是否还顺利?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需不需要提供支持或帮助?闭环思维强调不仅是责任心,还有工作中的团队配合和同事关系的敏感性。即不仅要求团队成员完成工作本身,还需要照顾到与此相关的每一个人。靠谱的事有计划、有执行、有检查、有改进。靠谱的人有管理、有协调、有组织、有补位。不靠谱的事:工作无章法、执行有困难、干到那儿算那儿、今天犯的错下次继续犯。不靠谱的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我以为你知道”、“一切都是别人的错”、“交待过了他不办”等。


个人主义和团队价值。个人主义体现在许多方面:(1)只注意自己小团体的利益,不注意整体的利益,表面上不是为个人,实际上包含了极狭隘的个人主义,同样地具有很大的销蚀作用和离心作用。(2)个人主义见于享乐方面的,也有不少的人。他们总是希望自己工作条件好好的,任务数量要少少的。他们要条件和待遇是为了享乐。他们最不乐意的是做艰难的工作。(3)消极怠工。稍不遂意,就消极起来,不做工作。其原因主要是党性不强,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4)极端的利己主义。总有一个托辞的理由,寻找借口,为完不成任务制造障碍。“常有理”的人没有未来,因为他没有找方法。关于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相当部分是针对利己主义的。团队价值在于:(1)共同目标与价值观:团队的价值首先体现在其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上。这些目标和价值观是团队成员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有助于统一团队思想,形成强大的凝聚力。(2)互补技能与协作: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拥有独特的技能和知识,这些技能的互补性使得团队能够高效运作。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精神,能够共同解决问题,克服困难。(3)创新与适应性:团队中的成员通常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前瞻性思维,能够不断学习新知识,寻找最优解决方案,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需求。(4)信任与支持:在团队中,成员之间建立了深厚的信任关系,彼此支持,共同进退。这种信任和支持是团队能够持续运作和发展的基石。(5)团队精神与奉献:团队的价值还体现在成员对团队的无私奉献和团队精神上。成员愿意为团队的利益而努力,这种精神是团队能够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


信息沟通的重要性在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期间,从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的142天里,中央军委作战室共发出408封电报,西柏坡的机要人员平均每天收发电报四、五万字。毛泽东和中共中央通过电报指挥前线作战。这些电报涵盖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指挥前线将士共歼灭国民党173个师,合计154万余人。这些电报是通过电波传达到各个前线部队的,对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每一次电报的往来均是一次“握手”的信息,战争形势在变化,电报传递的信息也在变化。所有说,三大战役的胜利最关键的来自于“充分沟通”,立体全方位的沟通。

前几天,有一个新闻报道,MH370消失11周年到来之际,关于飞机的搜寻工作传来一个重磅消息:将重启对11年前失事的MH370航班的搜索工作!有消息说,MH370在雷达上消失前,有人“有系统地”关闭了航空通信系统,先是在1时07分关闭了回报系统,随后在1时20分关闭了应答机。故意关闭了飞机上的通讯设备,并将飞机引导至与原定航线不同的方向。飞机的失联根本原因在于“没有信息沟通”,也没有工作状态的“握手”信息。

有效的沟通是安全的基础,机器是这样,人也是如此。缺乏充分的沟通,人也会“失联”。

希望科技发展,早日找到“他”!








版权所有:获嘉县人民检察院版权所有

获嘉县人民检察院地址:获嘉县人民检察院      备案号:京ICP备10217144号-1

主办单位:获嘉县人民检察院    技术支持:正义网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