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与高等学校合作的意见》,提升检察官理论研究水平,助力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法学院校教育培养机制。2025年4月15日下午,获嘉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实务专家进校园”系列讲座在河南师范大学东校区文昌楼继续开讲。
获嘉县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负责人、员额检察官崔会艳以“民事检察监督之虚假诉讼”为主题,向河南师范大学法学院三百余名学生介绍了虚假诉讼案件特点、虚假诉讼的常见类型及相关案例、民刑交叉类虚假诉讼和检察机关虚假诉讼监督路径。
讲座开场,崔会艳点明虚假诉讼并非简单的 “打假官司”,而是指当事人单方或者与他人恶意串通,采取伪造证据、虚假陈述等手段,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使法院作出错误的判决、裁定、调解、支付令等法律文书,侵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崔会艳列举了诸多实际案例,从套取住房公积金到在夫妻共同债务上做手脚,从虚构劳动关系补缴养老金到使非法赌债合法化,每一个案例都让师生们深刻认识到虚假诉讼的多样性和危害性,检察机关通过调查核实,履行监督职责,及时纠正错误裁判,维护了公平正义,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针对虚假诉讼隐蔽性强、查处难的特点,崔会艳详细讲解了检察机关的监督路径,在发现线索方面,通过大数据赋能,对银行流水、关联案件等数据进行分析,构建“个案监督→类案建模→智能碰撞”的线索筛查模式,精准锁定异常诉讼,调查核实时,注重策略方法,组建民刑协同办案团队,同步调查民事虚假诉讼与诈骗、职务侵占等刑事犯罪,形成监督合力,一体化打击犯罪,最后深入开展溯源治理,筑牢制度防线,联合社保、公积金等部门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压缩违法空间。
课程结束后,有同学问道:“如果未来我成为一名律师,在代理案件时发现当事人可能涉及虚假诉讼,该如何应对?是否有职业风险?”崔会艳耐心做出解答:“律师是防止虚假诉讼的‘第一道防线’,律师也要坚守职业道德,对证据矛盾、当事人陈述不合逻辑的案件保持警惕,必要时可向律协或司法机关反映,检察机关也会与司法行政部门联动,对违规行为严查严处。”
法治的根基在人心,法治的未来在青年。检校合作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法治信仰的播种。当检察官带着卷宗走进课堂,当学子带着理论走向实践,这场“双向奔赴”正悄然织就一张守护公正的网——一边是司法经验的倾囊相授,一边是青春热血的创新反哺;一边是真实案例的鲜活教材,一边是理论研究的深度赋能。
未来,获嘉县人民检察院将持续开展好检校合作工作,力争让检校合作成为司法改革的“思想库”,共同培育一批批“眼里有光、心中有秤、手中有剑”的新时代法律人,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进社会每个角落。
版权所有:获嘉县人民检察院版权所有
获嘉县人民检察院地址:获嘉县人民检察院 备案号:京ICP备10217144号-1
主办单位:获嘉县人民检察院 技术支持:正义网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